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包括外部市場化和內部市場化。其中,外部市場化包括目前的PPP模式;內部市場化包括各地從事公共事業的國企提率,更注重運營能力。
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,在污水處理領域,2014年,通過PPP模式實現的市場化比例達到52%。其中,非市場化或由地方國有企業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大能耗為3.23%,而BOT模式大能耗僅為1.7%。由此可見,市場化企業更重視運營效率。
在市場化趨勢下,污水和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將迎來4大商機。
現有處理設施節能降耗改造為環保企業提供商機。市場化驅動下,不少企業開始注重對污水、污泥處理固定設施的節能降耗改造。
同時,污水處理廠擴建也提供巨大商機。未來我國城鎮化率將從54.77%提高到60%,城鎮人口要從6.02億增加到6.59億。這必將帶來更多黑臭水體治理問題,城市所配備的污水處理廠也將增多。根據預計,我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還要擴建4000萬噸,到2020年,總處理能力將達到兩億噸。
此外,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還有很大空間。“水十條"中提到,敏感區域和新建設施的污水處理水平要達到一級A標準,以此推算,我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將帶來400億元的市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污泥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將呈現商機。考慮到污水處理量不斷增加,以及污泥處置標準提高,未來這一市場規模達800億元。
實際上,環保企業正處于較好的發展時期。2015年,各家上市水務公司包括工程公司、投資公司,營業收入比2014年上半年同期上漲了近30%。
微信掃一掃